文章来源:铜仁网 添加人:zhtcw 添加时间:2015-06-30 05:59 浏览量: 次
核心提示: 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1000多年前,陆羽在《茶经》中论及茶叶产地时说。思州、费州就是今天的石阡、德江、印江、沿河、思南等地。2006年5月,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在沿河自治县发现
“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1000多年前,陆羽在《茶经》中论及茶叶产地时说。思州、费州就是今天的石阡、德江、印江、沿河、思南等地。2006年5月,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在沿河自治县发现了3株有1000年历史的古茶树和123株集中连片种植,树龄约500年左右的古茶树群。据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贵州通志》记载,石阡茶叶“始于唐代,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岁约出10万斤”。
梵净山品牌系列“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等名优绿茶产品采用千年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精制而成,外形独特,色泽隐翠,汤色碧绿明亮,清香持久,栗香味浓,滋味鲜爽,叶底嫩绿,其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被誉为“茶中极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通过政策性扶持,“梵净山”牌绿茶、白茶、黑茶、红茶等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的茶叶评比活动中,多次荣获省级、国家级、世界名茶及名牌产品称号,获奖50多项。
“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被评为贵州十大名茶和贵州五大名茶、贵州三大名茶。
梵净山翠峰茶、石阡苔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注册登记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石阡苔茶成为中国驰名商标。
2020年,全市茶园总面积将实现200万亩,年总产量将达20万吨以上,茶叶总产值将达到100亿元,从事茶业产业人增加将到100万人;茶区来自于茶业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按照规划,今后几年内,铜仁市将加强区域化布局,集中连片推进,主攻“五大”产业,真正把铜仁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大茶园”、“大果园”、“大菜园”、“大药园”。
截至目前,全市中药材GAP认证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以上,新认定(证)无公害茶、有机茶园100万亩以上,无公害蔬菜和水果面积每年新增60万亩以上;积极推广无害化、清洁化生产,确保茶叶农残检测合格率为100%,蔬菜和水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7.5%以上。在创知名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方面,到2016年“五大”主导产业均有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贵州省著名产品品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优势。
生态家园和谐美好
近年来,为打造生态家园,铜仁市不断推进城镇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调整和优化工作。调整和优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0余个,对中心城市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全部达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0余个,有效改善环境状况。
同时,开展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共有6个乡镇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14个村获省级生态村命名。加强社区共管共建,完成梵净山、麻阳河、佛顶山等总体规划。全市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多管齐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11.89公顷,石漠化综合治理743公顷,推广节水灌溉43640公顷,中小河流治理64条152.35公里。植树造林393731公顷、保护建设湿地7427公顷、草地治理72520公顷。全市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36亩提高到0.59亩,森林覆盖率达52.58%。通过实施生态移民,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人口向城镇的战略转移。
同时,铜仁市以“心灵环保·世界和谐”为主题,连续数年举办“中国梵净山生态文明与佛教文化论坛”,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倡导“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理念,形成“铜仁生态美·梵净天下灵”等“梵净山十二共识”,得到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和认同,实现了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和谐建设中同奔小康。 (责任编辑:zht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