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华特产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生态旅游 >


生态铜仁入画来(2)

文章来源:铜仁网   添加人:zhtcw    添加时间:2015-06-30 05:59   浏览量:

核心提示: 生态旅游风生水起 真山真水,是铜仁的魂,是铜仁生态旅游的响亮名片。 十二五以来,铜仁养在深闺的生态文化旅游实现华丽转身。倾力打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从建设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到构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

生态旅游风生水起

真山真水,是铜仁的魂,是铜仁生态旅游的响亮名片。

“十二五”以来,铜仁养在深闺的生态文化旅游实现华丽转身。倾力打造“梵天净土·桃源铜仁”品牌,从建设“梵净山文化旅游经济圈”,到构建“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铜仁人一路前行,硕果累累。

铜仁生态旅游资源总体呈“金三角”加“一线”分布。其中,覆盖江口、松桃、印江三县的环梵净山景区是核心;往西,串联起思南温泉、石林和乌江画廊;西南方向,又连结了石阡温泉、民族村寨、佛顶山等。这三个重要节点在空间上近似一个等边三角形。另外,以环梵净山景区为节点,经碧江,过松桃,到凤凰,又是一条联通大武陵生态旅游的黄金线路。

在全省“5个100工程”100个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项目中,铜仁市梵净山国际旅游区、苗王城民俗旅游度假区、石阡温泉养生城、大明边城历史文化旅游度假区、世界傩都文化旅游区等项目正式进入规划重点项目库,总投资达1438.3亿元。

近年来,全市按照“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发展规划,把富集的文化旅游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努力把最优质的生态旅游资源转化成最优质的品牌和产业,全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一业振兴”。预计到2017年,将实现年接待游客量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20%以上;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以上;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13%以上,全力创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我的家乡梵净山,红云金顶入云端,云梯万步天路远,风雨飘飘几千年……”一曲《我的家乡梵净山》彰显了铜仁人的文化认同与自信,凝聚了发展的力量,也向世人展示了古朴自然文化铜仁的独特魅力。为加快推进铜仁生态旅游发展步伐,自1998年起,铜仁市先后举办了10届“中国梵净山文化旅游节”。

从第四届全国传统龙舟大赛、第五届贵州旅发大会和第三届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艺术节、世界最大金玉弥勒落成开光大典,到中央台“欢乐中国行·魅力梵净山”、“暑假七天乐”、“大手牵小手”、“唱支山歌给党听”等大型文艺演出,铜仁正一步步走出武陵深处,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向世人。

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梵净山、麻阳河、九龙洞、太平河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以佛教文化苑、护国寺、龙泉寺为代表的佛教文化系列;以石阡温泉、思南温泉为代表的休闲度假系列;以傩文化、中南门建筑文化等为代表的地域文化旅游系列;以周逸群烈士故居、木黄红二·六军团会师纪念地等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系列;以石阡尧上楼上古寨、江口寨沙侗寨、松桃苗王城等为代表的乡村生态旅游系列。

生态农业勃勃生机

为打造现代生态农业,近年来,铜仁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建设“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实施“三个万元”工程。通过对乌江流域资源进行综合立体开发,打通水陆大通道,充分释放乌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活力,全力打造乌江沿线产业经济带,促进乌江流域产业集群发展、城镇集群发展、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

提及生态农业,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生态茶产业。 (责任编辑:zhtcw)

  • 共4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下一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特产文化

>>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食品招商网 中国食品监督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中国特产报 湖北农业信息网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诚征英才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