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北纬网-雅安日报 添加人:zhtcw 添加时间:2015-04-16 10:22 浏览量: 次
核心提示: 村民对于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底气,还来自于新村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长约1.5公里、宽6.5米,全市目前最宽的通组公路,两座专门修建连接新村聚居点的公路桥,还有与新村仅一路之隔的有机菊基地,共同勾勒出了曹家
村民对于发展旅游的信心和底气,还来自于新村不断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长约1.5公里、宽6.5米,全市目前最宽的通组公路,两座专门修建连接新村聚居点的公路桥,还有与新村仅一路之隔的有机菊基地,共同勾勒出了曹家村发展乡村旅游的美好前景,让曹家村群众真正实现了“搬进新家,还要能致富”的愿望。
黄中伟(右一)与施工方、监理方工作人员在工地上检查施工质量.jpg
“单车干部”下基层 一片丹心为重建
2013年4月23日,震后第三天,宝兴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执行科科长黄中伟,就被派往宝兴县受灾最为严重的灵关镇,成为该镇磨刀村工作组的一员,专职负责抗震救灾和震后过渡安置。同年7月重建伊始,他又再次临危受命,担任起磨刀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该村安置点的灾后重建。
按照宝兴县震后重建规划,灵关镇将作为县城副中心,按照新型城镇化模式整体全新打造。位于新城规划区边界上的磨刀村,只有一部分被纳入其中。而这也造就了磨刀村两个重建聚居点有了不同的功能区间划分。一个位于灵关新城规划区范围内,属于新区聚居点;另一个则在规划区范围外,属于新村聚居点。
功能定位的不同,对于黄中伟来说并不是问题。他在重建之初最担心的是如何有效协调管理好这两个在空间上相距2公里的聚居点。
不久,他想出了新招——除了用电话和网络联系外,他每天还骑自行车在两个工地间跑。
此后,无论盛夏酷暑,还是冬日严寒,他每天都会选择骑自行车,并准时出现在重建施工现场。黄中伟这种独特的工作方式,被不少当地群众和基层重建干部形象地称之为“两个轱辘走基层”。
如今,在震后两周年之际,磨刀村城乡住房重建已展现新貌。新村聚居点已在去年年底前全面完工。而位于灵关新城规划区内的新区聚居点,如今也进入快马加鞭的冲刺阶段,但黄中伟骑着自行车在重建中走基层的方式,至今仍未改变,还在继续着。
“无论是新区聚居点,还是新村聚居点,都将是磨刀村今后产业重建中,发展特色旅游接待的底气。”对于重建后的磨刀村,黄中伟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zht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