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中国农村杂志社 添加人:zhonghuatechan 添加时间:2013-04-28 11:24 浏览量: 次
核心提示: 近日,2013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第一期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局长班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召开
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激发生产要素潜能
——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第一期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局长班观点综述
近日,2013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第一期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局长班在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召开,学员们围绕稳定粮食生产与发展高效农业的关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整合涉农资金,助力示范区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激烈讨论。学员们分享了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进经验,同时,提出了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对农业部门的相关建议。
稳定粮食生产与发展高效农业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任务。必须毫不放松粮食生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着力强化农业物质技术支撑。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背景下,不仅工业用地、建设用地与农业生产“争地”,而且粮食生产由于比较效益低,在农业产业内部竞争力也越来越弱。现代农业示范区班的学员们反映,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粮食生产与发展高效农业之间的矛盾。要确保粮食安全,必须保证必要的粮食种植面积。同时,要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努力发展高效粮食,加快优质、高产粮食作物的推广。学员们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对粮食种植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同时,要切实落实粮食补贴政策。
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解决粮经矛盾,福建永安市推广高效粮经模式,提高农业种植效益的经验让大家深受启发。福建永安市对高效粮经种植模式的探索源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永安市致力于推广“早稻-机收低留桩再生稻-冬莴苣”、“春大豆-中稻-冬莴苣”等多种新的高效粮经种植模式,在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较好地增加了农民收入。讲起福建永安高效粮经种植模式成功的因素,福建永安农业局局长邢克强概括了以下3点:(一)找到与当地温光条件相适宜的种植模式是关键。如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给经济作物留出足够的时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需要农技人员与农民一起探索,找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种植模式。(二)政府积极引导是前提。邢局长说,农民如果没有看到直接的经济利益,一般不会主动去创新,发展高效粮经种植模式一开始必须由政府来主导。当地农业部门一方面组织一批有经验的农民到传统稻作区插种一季蔬菜,并为种植蔬菜的农户提供各种补贴和奖励。另一方面组织当地农技人员与这些农民一起反复试验,寻找适宜当地温光条件的种植品种和模式。(三)社会化服务是催化剂。从传统种粮到菜稻轮作,对于当地农民来说,经营销售也是一个挑战。为此,永安市成立了永安“飞桥莴苣”公司,为当地农民提供种子、销售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民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
“我认为,粮食生产跟高效农业不是割裂的概念,粮食真正做好了,也是一个高效的产业。”江苏省太仓市农委副主任冯瑞兴说,要以更大视角看待粮食生产,对农业产业协调发展进行总体谋划。冯瑞兴介绍,太仓市坚持“空间集结、用地集约、设施配套”的规划理念和“产业集群、资金集聚、技术集成”的开发思路,着力打造“四个十万亩”产业发展格局,科学规划粮食高产示范区、特色水产养殖示范区、规模化生态养殖区、智能化母猪群养管理工程示范点等产业布局,一方面稳定了粮食生产,一方面整体提升了农业效益。“在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基础上,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能够实现价值链的整体提升。就算你这一块区域里面是以粮食为主,也能实现高产出、高效益。我们现在有几块基地在这样进行探索。平均每亩纯收益能提高到4000-5000元,既稳定了粮食生产,又实现了农民增收。”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今年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要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培育和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充分激发农村生产要素潜能”。近些年来,虽然专业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上看,农业生产经营“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高,迫切需要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安徽省庐江县农业委员会主任陈宗泽谈到庐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培养经营主体的做法,即重点培养涉农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并使三者之间形成利益联结、相互制衡的机制,引起学员们的共鸣。学员们普遍认为大户承包是经营的基本形式,将来有一定比例要演变和发展为家庭农场,对此需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是目前全国比重较大和主培的两大经营主体,合作社的发展无论在势头还是作用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发展不平衡,重数量、轻质量等问题较为突出。经过讨论,学员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因地制宜,发展形式多样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具体工作中必须加强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探索和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路子。对经济基础较强,劳动力转移充分,农业兼业化突出的地区,可以主要以土地集中流转的方式,通过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对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对土地依赖性较强的地区,宜采取统一服务、土地租赁和托管经营等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要方式;对农业基础较好,特别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可采取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民合作规模经营并重的办法。
二是强化政策,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一大批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无任采取何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都离不开经营主体。对经营主体的培育,特别是增强经营主体发展后劲尤为重要。在经营主体培育中,政策支持是加快主体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是规范有序,健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保障机制
其一,规范土地流转工作。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工作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土地流转必须在不改变承包土地的农业用途的前提下进行,严防借规模经营之名,行圈地投机之实,这方面尤其要注意工商资本的投资意图,切实解决好工商资本下乡与保护农民利益的关系;要切实保护双方的权益,特别是农民利益;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平台,依托乡镇经管站成立二级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开展信息服务等工作。其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化解机制。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调处网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及流转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营造有序的土地流转环境。
整合涉农资金助力示范区建设
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固始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农民、种粮大户、涉农企业都存在贷款难的问题。把各类涉农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地投向现代农业,是农业部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有效途径。在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局长培训班上,来自辽宁海城和甘肃酒泉的学员介绍了当地设立资金整合专门机构的做法,学员们认为很有借鉴意义。
一是在农业部门设立整合办,管理涉农资金。辽宁海城和甘肃酒泉都成立了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工作领导小组(简称整合领导小组),由当地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成员由财政、发改、农牧、环保、交通等部门共同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整合办)设在农业部门,主任由农业局长兼任,局内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具体工作。除有特殊用途的救灾资金和国家规定补助农民的资金外,上级财政拨付的涉农项目资金和专项资金全部纳入管理范围,由整合办负责调度和监管。
二是整合办建立项目库,实行集中申报。首先根据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分部门编制项目计划。然后,符合要求的项目经整合领导小组审定后,分类归入整合办扶持资金项目库。待上级部门组织项目申报时,由整合办会同项目主管部门从项目库中择优选择,经整合领导小组同意后,联合行文向上级呈报,未入库的项目不予上报。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不断更新充实,逐步做到涉农项目申报、审批、实施的集中统一,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
三是项目库实行专户管理,开展绩效评价。由整合办在国有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开设整合涉农资金专户,用于核算整合的涉农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单独核算、封闭运行。涉农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实施合同、实施计划和施工进度,提出用款申请,报整合领导小组审批后,按项目进度由整合办拨付资金。同时,实行资金整合效果与部门预算经费相挂钩的制度。项目建成后,由整合领导小组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对资金整合率高、实施效果好的部门,在下年度部门预算、经费拨付上予以适当倾斜;否则适当削减下年度部门预算;对在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工作中违反规定的,严肃追究单位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的责任。
学员们同时建议,涉农项目资金应在坚持“四不变”即项目主体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管理权限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四统四分”的管理机制,即统一规划、分片实施,统一立项、分头申报,统一监管、分项建设,统一考核、分别验收,从而发挥出涉农项目资金的最大合力。
短短几天的培训,学员们收获满载。江苏省太仓市农业委员会冯瑞兴说,这次培训通过聆听参与中央一号文件等重要文件起草的专家讲课,自己进一步吃透了文件精神,明确了工作职责,以前在实践中模糊不清的问题也通过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了澄清,同时,在讨论中也学习到了其他示范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对日后的工作很有帮助。(来源:中国农村杂志社)
(责任编辑:zhonghuate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