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未知 添加人:zhonghuatechan 添加时间:2013-03-11 10:34 浏览量: 次
核心提示: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先导产业,然而,当前种业发展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种子企业研发实力不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缺乏、对新品种保护力度不够、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生产风险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先导产业,然而,当前种业发展存在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种子企业研发实力不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缺乏、对新品种保护力度不够、科技研发投入不足、生产风险缺乏保障机制等问题。在全国两会上,民盟中央提出了现代种业发展五项建议,旨在促进种业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
完善种业政策、管理体系,规范种子产业发展。及时完善《种子法》及相关配套规章和地方性种子法规,促进和规范科研成果转让,为种子企业营造宽松、公平、和谐的法律政策环境。同时,继续深化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将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脱钩,种子管理、种子协会和种子检测机构相互独立;针对目前绝大部分种子管理部门只有人头费,种子管理所需各项开支缺乏财政保障,更无种子执法专项经费的状况,建议加大工作经费投入,改进种子执法装备和检测手段,不断提高种子管理部门在品种审定、品种保护、质量检验、转基因检测、信息发布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服务能力,形成科学、完善、高效的执法管理体系。
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研发投资的力度;拨付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种质资源利用、育种技术方法、新品种培育、转基因种子研发、产业配套技术等方面实现创新,提高品种选育的速度和效率,推动企业向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实施种业领域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示范工程,创新组织模式,引导企业与科研教学单位、种子示范基地共建联合创新平台,逐步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参与力度,推进公益性公共性基础性研究科技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企业成为种业科技创新主力。
加大对种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对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在政策、信贷、科研立项、基础建设、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鼓励强强联合,打造一批种业领域育繁推一体化的“航空母舰”。同时,加快建立种子企业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扶持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发挥其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中的主力军作用。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建设,重点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品种改良与繁育基础设施、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品种区域试验展示中心等公益性、基础性项目的建设,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三是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大省,仅靠自身实力难以保证本省种业发展专项资金,且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建议国家将种业发展专项资金向这些财力不够雄厚的农业大省倾斜。
搭建良种推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等组织的桥梁纽带和促进作用,构建面向种业行业与全社会的信息网络平台,加速公共财政支持形成的新技术新品种转化应用。建立良种售后服务网络,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作物标准园等为依托,加强对农技推广人员的培训,强化对种植农户的业务指导,为其提供优质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加强种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农业科研院校师资力量强大、科研积累深厚的优势,出台引导政策,启动种业人才培养工程,探索实践有利于人才成长、创新创业的校(研)企联合培养模式,加快企业领军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尽快研究制定并实施引导育种科研人才向企业流动的鼓励政策,研究创新人才的“留、用、管”激励约束机制,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分工协作、业务精良、爱岗敬业的种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责任编辑:zhonghuate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