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未知 添加人:zhonghuatechan 添加时间:2013-02-28 09:32 浏览量: 次
核心提示: 宁阳大枣以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黑石社区所产名、特、优、稀大枣为典型代表,是泰安三大特产之一。
中国特产报讯:宁阳大枣以山东省宁阳县葛石镇黑石社区所产名、特、优、稀大枣为典型代表,是泰安三大特产之一。宁阳大枣果实皮薄,呈圆形,果型略长,色泽红艳,肉多核小,丝长深甜,口味浓郁,有淡淡的酒香味;营养成分丰富,药用功效和养生保健价值突出,被当今医学营养专家称为“天然营养丸”、“长生之果”。
据了解,山东宁阳不老枣业有限公司通过与黑石社区大枣合作社及枣农展开积极合作,为枣农解决了一系列生产、销售难题,让历史悠久的大枣焕发了新的活力。
历史悠久 品质卓越
宁阳大枣历史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时期。孔子《丘陵歌》中写到:“枳棘载途,弥道覆迩,将伐无柯,涕泪潺溪”,据专家考证,“枳棘”即宁阳葛石枣林。1974年,宁阳葛石镇黄家峪村西周至春秋遗址出土的宝贵文物——枣核,证明早在夏代早期,这里就有人工培植的枣林。
历史记载,数千年前,宁阳大枣就已是皇家恩赐大臣和馈朋赠友的珍品。药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大枣先青州后晋州,其他皆不堪入药。”据考证,秦汉时期,宁阳是青州的核心地区,故青州枣即为宁阳大枣。
1908年,宁阳大枣获巴拿马泛太平洋万国农产品博览会银奖。1982年以来,宁阳大枣先后4次被国家卫生部等单位评为“国家保健枣”。2000年,全国首届红枣博览会上,荣获全国唯一金奖。2007年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获大枣系列金奖。
在宁阳葛石民间,早有“日食三枣,长生不老”的说法,该村有几千年的枣树栽培史,家家有枣林,人人惜枣树,个个爱吃枣,逢年过节喜欢把大枣做成各种美食,走亲串友乐于把大枣作为馈赠珍品。
特色水土 育一方枣
地质研究表明,宁阳葛石枣园区特殊的水土和气候,决定了宁阳大枣特殊品质的形成。
山东省地矿局第五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的《宁阳县葛石镇特色大枣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报告》通过专家评审。专家指出,这是山东省宁阳县首次从地质环境因素揭示出大枣个大皮薄、肉质肥厚、甘甜爽口、微量元素含量高等优良品质缘由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个项目主要是通过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总结大枣品质、产量与地质背景条件的关系,从地学角度提出大枣种植的区划建议和管理措施,为当地新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调查与评价报告指出,宁阳县特色大枣品质、产量与葛石镇地区具有花岗片麻岩质母质条悠扬的覆盖型砂质棕壤土有着密切关系。砂质棕壤土的形成受气候、生物、成土母质、地形地貌、水文地质等条件的影响,其成土母质为古代花岗质片麻岩,母岩风化后,大部分矿物质富存积累于土壤中。砂质棕壤土有效铁、有效铜的平均含量高于普通土壤中含量临界值的10倍以上,有效锌、有效硼、有产钼的平均含量高于普通土壤含量临界值的2倍至5倍。棕壤土中的微量元素为该地特色大枣优良品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此外,棕壤土中有机质、腐殖质及氮、磷、钾含量较高也是促进大枣品质优良的重要因素。
不老枣业 走向全国
长期以来,宁阳大枣受到产量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始终未能在全国叫响品牌。“现在大家都知道新疆和田、河南新郑、河北沧州金丝小枣等一些品牌,但是山东宁阳大枣这么优异的产品,我还真是第一次听说。”来自北京的张先生一行人听朋友介绍,前来考察商贸合作,对宁阳大枣的品质连连赞叹,“如果有品牌影响力,在北京的市场上是不愁销路的。”
为开发和保护宁阳葛石镇黑石社区这一宁阳大枣的优质资源,近年来,山东宁阳不老枣业有限公司,专门注册了“不老枣”商标,并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现代化加工场所、中华圣枣文化博物馆,及精选、清洗、消毒、烘干、包装、贮藏生产流水线,独家专营黑石社区所产的“不老枣”。采取公司、大枣合作社和枣农“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以集约化的运作模式、科学化的种植方法,现代化的加工方式,创建宁阳大枣产业的龙头企业。
从2011年开始,宁阳不老枣业有限公司与宁阳县葛石镇黑石社区大枣合作社及当地枣农积极合作,三方签订了合作协议,不老枣业为枣农制定了贴心的扶持政策,并解决了技术、资金、销售等一系列难题。这种“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不老枣业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创建宁阳大枣的国际化品牌,有利于加快黑石社区的经济发展,支持和帮助枣农发家致富,开发枣园种植产业的多样性,进一步提高枣园的经济价值。
当地枣农透露,刚采摘下来的枣子收购价大约在三四十元一斤,干枣的价格可以达到80元左右,跟不老枣业的合作保证了不论收成如何,都能保证收入,“这次合作可算是给枣农们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以后再也不用犯愁这么好的枣子卖不出去了!”
不老枣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宁海峰说:“合作不仅是我们公司的大动作,也是宁阳大枣产业的大动作。我们希望通过和大枣合作社、枣农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让宁阳不老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zhonghuate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