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网 添加人:zhtcw 添加时间:2015-06-05 06:22 浏览量: 次
核心提示: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4日电 初夏时节,大方县星宿乡崔苏坝草原上,牧草青青、凉风习习。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散布其间,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新华网贵州频道6月4日电 初夏时节,大方县星宿乡崔苏坝草原上,牧草青青、凉风习习。蓝天白云下,成群的牛羊散布其间,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怡人的风景里,一座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养殖场特别引人注目。这不仅仅是因为在南方很少看到这样大型的养殖场,更是因为养殖场使用了电围栏及家畜分隔栏等先进技术。这就是大方县招商引资引进的油杉河养殖场,由贵州草畜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新西兰先进的草地生态畜牧业技术,开发油杉河大峡谷景区崔苏坝及周边近2万亩荒山草地。
养殖场利用草地营养循环技术,科学管理草地,实现畜牧空间轮放和草地可持续发展,集开发、生态、旅游为一体,积极打造贵州最大的万亩大牧场,同时打造生态优美、良性循环、适宜休闲度假的牧场风光。
大方县是山区农业大县,也是贵州省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全县现有草场100多万亩,载畜量可达35万黄牛单位。随着人工种草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以及粮草间作、冬闲田土种草等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载畜量还可大大增加,加上退耕还林地和林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大方县围绕以建设南方生态畜牧业基地作为毕节的主导发展产业之一这个目标,坚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奏响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最强音,山地生态畜牧业成为全县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的过程中,大方县大力推广应用人工种草免耕技术、草场围栏、划区轮牧、牛分隔栏、智能化管理系统等先进科学技术,积极推广良种繁育。全县已建成畜禽良种繁育场8个,改良供精点1个、授精点274个,全县良种普及率达到65%以上,养殖大户良种率已达80%以上。
大方县还充分发挥贵州蓝雁农牧公司、贵州草畜农业有限公司、贵州竹园惠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贵州九伍川娃食品公司、贵州金凤农牧公司,宇昌生态畜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养殖、生产、加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畜牧产业提质增效。
为提高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方县立足“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公共品牌,积极与浙江大学合作创建区域安全、生态、健康的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大方畜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创建区域品牌占领市场。
为了让草地生态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大方县积极整合林业、水利、扶贫、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探索生态、旅游、人文、扶贫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畜牧业发展新模式,通过向荒山要土地、向土地要绿草、向绿草要效益,在开发中保护生态,在保护生态中促进发展,让群众增收致富。
目前,大方县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197人,配齐配强了443人的村级防疫员队伍,为畜牧产业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完善防疫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确保防疫密度、防疫质量达到国家要求和标准,在源头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集旅游观光和畜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场在崔苏坝建成,实现了农业与生态的“无缝衔接”、旅游与扶贫的“完美联姻”,使旅游业与畜牧业“并驾齐驱”,有效带动了全县生态畜牧业的蓬勃发展。
在公司的示范带动下,当地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提高了,涌现了许多有规模的养殖户。同时,周边的村民还可以到养殖场打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为了平衡养殖场与养殖户之间的养殖和牧草范围,当地政府通过协调,使企业和群众互赢和谐共处,确保企业发展、群众增收。
如今,人工种草养畜、农作物秸秆处理加工利用、畜禽杂交改良、动物疫病防治等适用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立体、生态、高效、可持续的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已具雏形,逐步走上了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质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若趁着天气晴好时来到崔苏坝,不仅可以观赏到油杉河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的奇异风光,还可以欣赏到具有新西兰风情的牧场风光。休闲度假避暑、生态天然氧吧的特色牌让这里成了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数据显示,2014年,大方县牛存栏7.9万头、出栏1.57万头,羊存栏3.18万只、出栏2.22万只;肉类总产量3.61万吨,同比增长7.8%,畜牧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8.5%。
对于下一步的生态畜牧业发展,大方县将按照“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组织化运行、品牌化营销”相结合的现代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道路,推动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陈忠友)
(责任编辑:zht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