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四川新闻网 添加人:zhtcw 添加时间:2015-04-23 12:19 浏览量: 次
核心提示: 在雅安建立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既是雅安独特生态资源与厚重文化底蕴的充分挖掘,也是绿色重建
“4•20”芦山强烈地震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遇到的第一次重大自然灾害。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芦山地震灾后重建探索“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新路子。两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作为责任主体,领导指挥整个灾后重建工作;灾区市县作为执行主体,具体落实重建工作,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合力推动重建工作的格局。国务院批复的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要求建立“雅安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基本目标就是在自然灾害多发、生态资源丰富、区域经济较落后的地方,探索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融合试验区以生态为特色、文化为内涵、旅游为载体,构建保护与利用融合、空间融合、项目融合和产品融合四大机制,推进区域生态、文化与旅游业的有机交融,建设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地,为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促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提供创新典范。
在雅安建立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既是雅安独特生态资源与厚重文化底蕴的充分挖掘,也是绿色重建、生态重建的重要表达载体。雅安作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不仅是探索生态、文化、旅游三者相互融合新的发展方式,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先试,提供可资全国借鉴的“雅安范本”,而且,更是为人类在经历大灾大难之后如何从生态修复到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独具中国特色的灾后恢复重建的“雅安创造”,为人类灾后重建寻找一条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永续发展的新路子。从这个意义上讲,雅安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不仅具有雅安实践价值,能为雅安人民群众谋福祉,更具有国家战略和世界文化意义。
一、永续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准绳,文化传承、创意无限是延续华夏文明的精神使命,智慧旅游、文明出行是传播中华文化的桥梁纽带,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积极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有利于由输血到造血转变,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殊背景下,中央首次实行灾后重建以地方政府为决策、实施和责任主体的“地方负责制”。这样的决定迫使灾区不得不思考,如何通过灾后重建,快速实现由输血到造血转变,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芦山地震灾区大多属于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经济资源主要集中在自然生态资源和特色文化资源方面,发展旅游业的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对综合带动生态农牧业、文化产业、民族手工业、医药保健业和其他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围绕发展旅游业大力推进文化、生态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灾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产业综合带动作用、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益,推动发展方式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形成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有利于由维稳到治理转变,促进开放交流,长治久安。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东靠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其社会稳定对整个藏区乃至全国的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在芦山地震灾区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能借助生态的共享平台、文化的互鉴平台、旅游的交流平台,极大推动该区域与其它地区的文化交流融合与理解尊重,有力促进该区域的先进文化传播、思想观念更新、文明素质提高,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提高对共有文化和国家的认同,推进社会开放、增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有效减少和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维护民族地区稳定发挥重要的稳定器作用。有利于由守业到创业转变,促进就业增收,民生改善。芦山地震前,雅安市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群众参与现代产业发展程度低、增收渠道单一。旅游产业被公认为富民产业,对改善民生、富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灾后重建将旅游业与特色城镇和新农村建设、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建设有机结合,形成多领域、多行业的互动融合发展,能有力地促进当地居民就业、增加经济收入、丰富文化生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基础民生。尤其是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文旅融合、农旅融合发展的生态产业,可吸收各年龄段劳动力以多种方式自由地广泛参与,行业门槛低、投入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同时可有力促进群众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对带动就业增收、改善民生作用十分明显。
有利于由掠夺到保护转变,促进科学利用,生态建设。雅安是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灾后重建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产品任务艰巨。为此,中央在划拨的460亿元重建资金中,专门辟出150亿元作为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和产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推动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有机结合,有利于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促进生态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良性互动,提高生态资源综合利用率,更好地发挥生态建设综合效益,逐渐改变以往“杀鸡取卵”式的资源开发模式、减少和避免建设性破坏,实现由被动“生态保护”向主动“生态建设”转变,确保灾区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结构的完整性及其自我恢复和调节能力,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zhtc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