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华特产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生态旅游 >


加快发展旅游业 打造生态旅游岛

文章来源:镇江日报   添加人:zhtcw    添加时间:2015-04-16 10:03   浏览量:

核心提示: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升级、社会就业、城镇化水平、生态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扬中要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独特优势

 

中共扬中市委党校课题组

旅游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产业升级、社会就业、城镇化水平、生态发展具有很大的拉动作用。扬中要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民俗风情独特优势,树立“大旅游、大市场、大城市”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渔”“水”文化、切实做好“桥”“岛”文章,全力打造扬子江生态旅游岛和长三角新兴旅游目的地。

一、突出规划引领,探索生态旅游新路

生态、休闲、养生、度假类旅游方式正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在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提高。要突出《扬中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以打造乡村旅游市场、生态度假旅游市场、宗教旅游市场、银发旅游市场等专项市场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滨江公园及滨江休闲风光带、长江渔文化生态园、江苏省园博园三大精品景区,大力推进雷公岛和西沙岛两大岛屿的旅游开发,分段实施江堤拓宽改造、美化绿化工程,加快建设以自行车赛道、健身绿道为特色的120公里环岛江堤旅游风光带。大力推介生态度假游、绿色养生游,发展观光农业,将“田园风光游”“自驾游”“渔猎游”和“采摘园”“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有机串联,加快构建环岛生态旅游体系。

二、强化政府主导,激发运营主体活力

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拓宽融资渠道,真正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格局。探索成立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创立政府、旅游管理部门、投资平台公司、银行、担保公司“五位一体”的旅游投融资模式,通过加强与全国知名旅游策划、投资、运营公司或景区的合作,促进景区的开发建设和市场拓展;通过“买租”全国知名公司餐饮、交通、物业等服务项目,提供专业化品牌化的服务保障。

三、挖掘人文内涵,丰富旅游元素结构

深入挖掘自然优势和历史文化内涵,着力策划包装好太平禅寺、油灯博物馆、长鸣乐器、月新竹编、梓阳植物园等景点,注重开发生态文化、河豚文化、太平文化、大桥文化、民俗文化、自然埭古建筑等。通过建设河豚文化展示馆、河豚标本陈列馆、长江水族馆,延伸江鲜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江鲜菜系,进一步打响“中国·扬中河豚岛”的品牌;通过建设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主题走廊,诠释扬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通过打造展示+体验、文化元素结合时尚互动的园博窗口,全方位展示扬中历史文化脉络和特质,感受到城市现代化进程的脉搏。

四、释放园博价值,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要放大园博效应,建立“核心产业+配套产业+支柱产业+衍生产业”的旅游发展模式,提升旅游产业的渗透力和覆盖率,提升与新型业态的融合度。要以游商、游艺、游体等合作项目为平台,打造平台经济,促进旅游与通信、商业的良好互动,艺术与休闲、健身的有机结合,拓展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和领域。逐步完善城市“休闲”体系,重点打造城市综合体、商业步行街等商务集中区,并加强平台型产品所需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加快产业链的对接与配套。

五、加强区域合作,优化旅游发展格局

要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等长三角其他城市、特别是周边城市的对接,建立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合作,与周边旅游城市、著名景区、品牌策划及运营公司、旅行社建立良性互动机制,融入城际旅游圈,建立经营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游客互送、线路互接,构筑资源共享、市场互动的旅游发展格局,使各城市共享区域优势带来的成果。

课题组成员:陈定春、郭伟英、冯芸、孙小琴

课题执笔人:冯芸、孙小琴

(责任编辑:zhtcw)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特产文化

>> 更多

友情链接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食品招商网 中国食品监督网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中国特产报 湖北农业信息网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诚征英才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