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华特产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特产文化 >


产自世界水果优生区新疆 “中华第一枣”

文章来源:中华特产网   添加人:zhtcw    添加时间:2015-06-28 07:18   浏览量:

核心提示: 亘古代无污染沙化土壤,日照长,辐射强,积温高,温差大-----每天15小时的充足日照,昼夜20多度的温差.全年长达220天的无霜期,昆山终 年冰川雪水的灌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大枣等果树的生长。

亘古代无污染沙化土壤,日照长,辐射强,积温高,温差大-----每天15小时的充足日照,昼夜20多度的温差.全年长达220天的无霜期,昆山终 年冰川雪水的灌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合大枣等果树的生长。也造就了骏枣的卓越品质,相对于同类产品,其果形大、皮薄、肉厚、口感甘甜醇厚、其维生素 C、蛋白质、矿物质含量均高于同类产品、被誉为“中华第一枣”它初夏开花,九月果熟,树上宛如挂红玛瑙,流芳溢香,光彩夺目。一个个红艳艳,光亮亮,大者 如核桃,群众称它为“红宝石”。据清代文献记载“枣大疑仙种”。古语有"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的说法,好处实在多多.心动不如行动哟!由于日照时间比较长,昼夜温差大,所以产出的大枣个头大、味甘甜。《本草纲目》载:“大枣味甘平无毒,主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气,平胃气,通九窍,助十二经,补少气,和百药,久服轻身延年。”枣能调补中焦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李时珍引 《日华子本草》曰“补五脏,治虚损”。《随居园饮食谱》中载红枣“鲜者甘凉。刮肠胃,助湿热。干者甘温补脾养胃,滋营充液,润肺,食之耐饥。...... 以北产大而坚实肉厚者,补力最胜。红枣的保健作用 1.增强人体免疫力 大枣含有大量的糖类物质,主要为葡萄糖,也含有果糖、蔗糖,以及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的低聚糖、阿拉伯聚糖及 半乳醛聚糖等;并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核黄素、硫胺素、胡萝卜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具有较强的补养作用,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2.增强肌力,增加体重 实验小鼠每日灌服大枣煎剂,共3周,体重的增加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并且在游泳试验中,其游泳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这表明大枣有增强肌力和增加体重的作 用。 3.保护肝脏有实验证实,对四氯化碳肝损伤的家兔,每日喂给大枣煎剂共1周,结果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表明大枣有保肝作用。 中国是枣的故乡。早在1200万年前,枣的祖先——酸枣就已在中国满山遍野了。种枣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8000多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7700年前河南 新郑出土的炭化枣核,标志着农耕文明尚未兴起之前,枣已被广泛利用;3000年前《诗经》中“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句子,暗示当时的枣树与水稻齐 名;2000年前《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北有枣栗之利、其人与千户侯等”,枣已成为致富的摇钱树。据(中国果树志·枣卷)编委会调查统计,到目前为止, 全国现有枣树品种已达700余个,其中制干品种224个,鲜食品种261个,蜜枣品种56个,兼用品种159个,另有龙爪枣、胎里红、茶壶枣等少数观赏品 种。 我国古代书籍《诗经》、《史记》、《尔雅》、《打枣谱》、《齐民要术》等对枣树栽培均有文字记载,如:《齐民要术》通过:“旱涝之地,不任稼穑,种枣则任矣”,来说明枣树耐瘠薄地,适应性强。 我国最早的枣栽培中心在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渐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到汉代,枣的栽培已遍及我国南北各地。中国枣很早就被引种到相邻的朝鲜、日 本、前苏联、阿富汗、印度、缅甸、巴基斯坦和泰国等国,并沿“丝绸之路”传播到波斯(现伊朗)和地中海沿岸的西欧各国,在中东阿拉伯地区开始种植,现在已 被当地人民所接受。 2000多年前,枣随张骞出使西域而传入新疆,因为产地光照条件优越,已有部分品种在清代被选为贡品。阿克苏当地也有较长时间的种枣历史,比如库车县就发现了156株树龄在120年至160年的优质枣树,所结大枣口感极佳,果形一流。 解放后,阿克苏也一直在不断地引进和改良新的优异枣树品种,1969年开始从黄河两岸有选择性的挑选最优异的品种引入,并不断进行改良和适应,配以阿克苏 优质的光热和水资源,无论是栽植鲜食型、制干型、干鲜两用型或加工型枣品种,其枣果的内在质量、色泽、外观、口感,均优于秦、晋、冀、豫、鲁黄河中下游五 大主产区的枣果,如今优质红枣的产量和质量均超过了原产地。这些引起了原产地枣经营商的关注,他们每年采收前都要奔赴新疆、云集阿克苏争相回收红枣,致使 新疆枣的售价年年暴涨。如今红枣已被喻为阿克苏地区“果品三宝”之一。 枣的发展仍在继续,我们仍在阿克苏(这块世界上最适合种植优质大枣的地方)不断探索更优质的枣品种,更科学的种植方法,使枣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 (责任编辑:zhtcw)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中国特产协会 中国特产报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中国食品监督网 中国食品招商网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湖北农业信息网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诚征英才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