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城市名片发掘特产文化
文章来源:中华特产网 添加人:zhtcw 添加时间:2015-06-27 14:42 浏览量: 次
核心提示: 说道特产文化,那就要说说合肥特产文化了,它是最美观的,样式相对也是比较多的。
说道特产文化,那就要说说合肥特产文化了,它是最美观的,样式相对也是比较多的。例如火笔画,它源于明末清初,有三百多年历史。用特制高温铁笔,借鉴国画技法,运用远近虚实、浓淡相间的方法,烙画而成,很有特色 。
羽毛扇是合肥所辖肥西县水乡古镇三河的传统手工艺品。三河周边地区有许多“换毛”的人,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走村串户,用糖果百货、针头线脑换购鹅毛,为三河的羽毛工艺品业提供源源不竭的原料。鹅毛分白鹅毛、雁鹅毛两种,因雁鹅毛稀少,尤其珍贵。
羽毛扇的原料为鹅翅大毛,制作工序有分拣、清洗、晾晒、扎把、穿丝、整形、上色、绘画、装璜、包装等。主要品种有大月型、小月型、大白元、小白元、小圆扇、鸡心扇、孔明扇等。
三河羽毛扇的历史悠久,以前多为私人作坊制作,20世纪50年代,由供销社建立羽毛扇工艺厂,制作的羽毛扇广受顾客青睐,70?0年代曾一度出口东南亚;后因家用电器普及,羽毛扇销售一度滑坡,工厂关闭,人员下岗。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羽毛扇枯木逢春,再显生机。
虽然电风扇、空调已进入千家万户,羽毛扇的实用价值次于观赏价值,但也并非一无所用,羽毛扇微风轻柔,对于孕妇、产妇、老人、婴儿及病人就比电风扇适宜。
随着三河旅游业的发展,曾一度萧条冷落的羽毛扇又复苏辉煌,不但在三河“走红”,就是苏南的周庄、同里也堂而皇之地将它摆上了旅游商品的柜台。游客悠闲地摇着羽毛扇,体会诸葛亮“站在城楼观山景”的心情,也可想见“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发一段思古之幽情。
美轮美奂的艺术品还不止如此,还有剪纸艺术, 合肥剪纸是江淮之间一朵瑰丽的艺术奇葩。借助一把小小的剪刀,在色纸上缕空出千变万化的图案,让生活中许多人们熟悉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在纸上再现。从飞禽走兽到花草鱼虫,从现实生活到神话传说,剪纸表现的对象无所不有。
合肥市包河区骆岗镇民间艺人张爱源便是合肥剪纸的代表人物。他虽是男人,但人们却戏称他为“花大姐”。他自幼聪明伶俐,拿起剪刀能剪纸,拿起锈针会绣花,做衣服、鞋帽,扎灯笼、花船,手工艺活无所不会,无所不精。
江淮之间的山光水色赋予张爱源以灵秀,淝水之畔的人杰地灵哺育了张爱源的巧思。他的剪纸作品风格变化多端,粗犷有力的有之,拙中见巧的有之,圆润细腻的有之。这些作品大者二三米,小不盈寸。他特别善于将对形作平衡处理,在匀齐中求变化。其作品在造型空间表露出流畅的艺术语言,能给人以变化无穷的感受,越看越耐看,令人回味无穷。
(责任编辑:zhtcw)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