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华特产网!

当前位置:主页 > 特产文化 >


陇西两大宝 黄芪党参救命草

文章来源:未知   添加人:zhonghuatechan    添加时间:2012-11-13 14:37   浏览量:

核心提示: “陇西两大宝,黄芪党参救命草”。

  引子 

  “陇西两大宝,黄芪党参救命草”。这是陇西自古至今流传的一句民谣,反映了黄芪党参救死扶伤的神奇疗效。“黄芪”为豆科属植物,别名白皮芪、混芪日、山爆仗、棉芪、箭杆花、神仙草等。具有补气固表、利水退肿、托毒排脓、生肌等功效。“党参”为桔梗科属植物,别名潞党、东党、台党、口党、西党、条党、白党、长命草、野山参、龙须草等,具有补气养血、和脾胃、生津清肺的功能。黄芪、党参在中医丸散膏济、疑难杂症配伍和食疗保健中广泛应用,几千年来被医学家推崇为“上品”中的珍品。

  黄芪党参自古出陇西 

  陇西历史上出黄芪、党参,但没有人工栽培的历史,中医治病用药主要靠外地引进成品或由民间药农采集野生加工炮制。野生党参由于多年生植在林区,其药性要比人工栽培的家党参较烈,在配方中当人参缺稀时多用野党参来替代,因此,解放前陇西人就把它称为野人参、救命草,上古年代又称为龙须草、神仙草。野生党参在陇西主要分布在今永吉乡李家山、深林湾、野盏沟一代的原始丛林中,陇漳交接的桦林山林区,渭源县马鹿山、太白山等地也有分布。野生黄芪主要分布在渭河以南的沟壑山地。20世纪60年代之前,除少数药农外,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精贵,秋冬季节人们把它的茎杆割来当柴烧,更不懂得采集种子进行人工栽植。据上了年岁的老人讲,这个东西在古代,陇西人叫“黄祇”,有的也叫“箭杆花儿”。来由是相传混沌年代,黄帝与蚩尤交兵时,黄帝射杀蚩尤的羽箭被天狗挡了一爪,落在了西海的蛮荒地界,扎进土中的箭杆便长出花叶,就把它叫“箭杆花儿”,后来占卜师说,这是地神,名叫“祇”,因与黄帝有关就被称为“黄祇”了。更为荒诞的说法是党参的由来:据说玉皇大帝去会西王母,行走在天际,一边领略山川河岳,一边手捋胡须,结果随手飘落的胡须落在下界,便长出“党参”这种东西,因此上古人就把它叫“龙须草”或“神仙草”。其实“党参”一词的起源在今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又称潞安洲,因人工栽培党参出名,将党参称为潞党,因为潞党长期作为贡品,为此这一地方又称为上党,这样“党参”一名在医界就铁板定案,无人与其抗衡相争了。

  黄芪党参嫁远郎 

  弘景曰: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宕昌者,色白肌里粗,新者亦甘而温补。又有嘉陵白水者,色理胜蜀中,而冷补;又有赤色者,可作膏贴,俗方多用,道家不须(李时珍《本草纲目》集解)。晋朝有名的医学家葛洪,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炼丹家,在医学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成就,他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有《抱朴子》、《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和《西京杂记》等,《抱朴子》共七十卷,其中内篇20卷、外篇50卷。内篇“仙药”一卷中,他将黄芪、党参归为“仙药”,指出黄芪党参唯陇西出产者尤佳。所见略同者是北魏杰出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他著名的《齐民要术》中也记载了黄芪、党参出自陇西的渊源。另据白寿粦《中国通史稿》记载:公元前220年“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始了第一次西巡行,由咸阳向西准备经平凉到天水返回咸阳。然而驻足平凉西的鸡头山后便提前返回。当西巡至鸡头山时,有秦人上书:“渭水、洮河山谷上古时期皇帝与蚩尤交兵时射出的飞箭落在禹王导渭的山谷中,长出一种神草,名曰箭杆花,另有一种名曰龙须草,遇金童玉女可得也”。秦始皇听后,派出数千名童男童女等随从,遍及渭首寻仙药。秦始皇得黄芪后,龙颜大悦,直呼曰:“箭杆花乃神祇也”,并令医官将此药从此叫“黄祇”。又对着长满须根的野党参,同样也捋了捋他的胡须,向地下一甩,可惜的是在他脚下并没有长出龙须草。于是大怒一声:“移上苑”。医官随从们忙又返回陇西渭首,连跟带土采集了许多回咸阳。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夫子巡狩边界,到朔方郡“。派出大量随从,遍寻奇珍异草和美女,在陇西杨家山(今妙娥沟)不仅得美女妙娥,还得到大量野生神药“黄芪”、“党参”(司马迁《史记》)。

  黄芪党参回“娘家” 

  陇西真正意义的出产黄芪、党参是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1964年中医药配方相当紧张,当时省医药公司为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中医药配方十分紧张的困局。同县计委联系,指派县药材公司业务员张其敏先生一道会同武山、甘谷、康乐等四县的业务股长,由省医药公司业务科长赵银章带队到山西长治市和黎城等县考察。他们在半个多月的考察中,途经壶关、平顺、长子等县实地考察,搜集种植资料栽培,联系引种。张其敏先生事先按照1964年上半年参与协作的《陇西县中药材资源普查技术报告》中该县约50余种野生药材,20余种人工种植药材唯缺党参、黄芪种植技术的情况,根据陇西的地理、气候条件,经多方协调托关系引进生地苗两面袋,党参籽20斤、杜仲树苗50株、黄芪籽20斤,途中还因火车错发至邯郸,他便独身与人前往邯郸,肩挑背扛,历尽艰辛运到陇西。回来后分别在菜子公社张家山生产队和菜子农业中学试种生地15亩、党参12.5亩,获得成功,黄芪因种植技术不过关,未获得成功。1965年根据试种结果,将生地、党参籽苗分发给县农中培训的百名学员及部分农户在全县普及。1970年省医药公司根据陇西县党参身长,外皮呈白色的特点,命名为“陇西白条党参”。1971年全县播种1469亩,1975年至1981年时播种已达1万亩以上。1984年高达6.3万亩左右。收购量额高达676万多元,占农副业产值的26.1%,70年代曾一度出现农民春天栽党参、秋天挖党参、冬天卖党参的繁忙景象。野生药材的采集达到40多种,主要有柴胡、黄芩、地骨皮、甘草、秦艽、麻黄等。年度均值在20万元左右。1984年,县多种经营办公室、县医药公司、县供销社又派张其敏等先生前往山西、内蒙等地引进了黄芪、红芪、桔梗、贝母等16个品种,经培育种植成功,唯黄芪、党参发展快、收益好,群众受欢迎,使陇西发展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黄芪之乡”。渭源县从陇西引进党参从中受益,也使渭源县名列“中国党参之乡”。张其敏在谈到全县打造“一都两中心”的战略时,高兴地说:“党参、黄芪真正是回娘家了。” (责任编辑:zhonghuatechan)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北京昌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中国特产协会 中国特产报 中国食品机械设备网 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中国食品监督网 中国食品招商网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湖北农业信息网

合作伙伴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诚征英才 | 广告服务 | 免责条款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